四川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 作者:榆氢网 | 发布时间 :2025-08-11 | 10 次浏览: | 分享到:

氢能以其清洁、灵活高效和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备受世界瞩目。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通过战略引领、路线规划、产业支持政策以及持续投资,在氢能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把它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指出“中国的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逐步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打造氢能产业发展生态,统筹推进氢能安全生产和“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探索在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氢能利用,推动氢能高质量发展,对我省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氢能产业链带动能力强,应用前景广阔。氢能产业链具备显著的产业联动效应和跨领域应用潜力,其发展能够有效带动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载体之一,氢能产业链涵盖上游制氢、中游储运及下游应用三大环节,形成包含制氢装备制造、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燃料电池研发、终端场景应用等在内的完整产业生态。特别是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氢能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正在构建“电-氢-化工”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在能源存储领域,氢能展现出突破性的技术优势。通过电解水制氢技术,可将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可大规模存储的氢能载体,实现电能跨季节、跨地域的长周期存储。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研究显示,氢能储能的经济性在4小时以上储能场景中已显现竞争优势,成为破解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的关键技术路径。当前我国氢能应用仍呈现“双轨并行”格局:在传统工业领域,约80%的氢气用于合成氨、甲醇生产及炼油加氢等过程,年消费量超过2500万吨;而在新兴能源领域,氢能在燃料电池汽车、分布式发电等场景的应用尚处于产业化初期,2024年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1.5万辆,绿氢年产量不足20万吨。这种结构性矛盾折射出我国氢能产业正处于从传统化工原料向能源载体转型的关键阶段。随着关键技术突破,氢能应用场景正加速拓展。在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已实现规模化示范,张家口冬奥会期间投运的1000辆氢能大巴验证了-30℃低温启动性能;在工业领域,宝钢湛江基地建设的氢基竖炉项目,通过氢气直接还原铁技术将碳排放降低2/3;在建筑领域,日本川崎市已建成全球首个氢能社区供暖系统。

四川发展氢能产业基础扎实,成效初步显现。我省开展了一系列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工作,推动“成渝氢走廊”建设的成效显著,资阳、自贡、郫都、龙泉、成都高新区等汽车制造和清洁能源制造优势地区形成了氢能源关联产业集聚。东方锅炉“四川德阳东方电器氢能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应用实践”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东方氢能产业园正式开园,是首个中欧合作的氢能产业园,致力于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形成燃料电池及制氢、储氢、加氢、氢能综合利用企业集群。

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我省水、风、光等可再生绿电资源丰富优势,推广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氢能、热能和电能灵活转化,降低绿氢制造成本,丰富可再生能源消纳途径。结合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页岩气制氢。支持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培育组建一批国家、省级氢能与燃料电池研发创新平台,探索低碳高效页岩气制氢等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强化地校、地企协同,全面提高页岩气与氢能的耦合利用水平。突破氢能制储运加用各个环节基础设施的重点和难点技术问题。推广氢能在重卡、公交、无人机等领域的示范应用,谋划制氢、储氢、加氢以及燃料电池产业化项目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示范项目,继续做深做实“成渝氢走廊”、燃料电池公交、重卡等示范线,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推进氢能在冶金等行业替代化石能源,拓展氢燃料在钢铁、冶金等行业作为高品质原材料的应用,逐步探索工业领域替代应用不断提升氢能利用经济性,拓展氢能在化工行业替代的应用空间。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榆氢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榆氢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榆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和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榆氢网】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用户在使用时应自行承担风险

如用户发现网站上有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作品,请及时与【榆氢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联系方式:

-电话:[18992227559]

-邮箱:[md@sxdb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