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员工小李骑着一辆崭新的氢能电动两轮车,驶入刚刚建成的低压固态加氢示范站。短短几分钟内,通过一个类似充电的简易操作,车辆搭载的固态储氢瓶便补足能源。这个氢能电动两轮车其续航里程显著优于传统电动车,即便在北方严寒的冬季也能畅行无阻。这看似平常的一幕,背后却是内蒙古氢能产业链闭环的关键突破——它将“风光”资源转化为绿色氢气,通过先进的固态储氢技术,安全高效地送入百姓日常生活。
9月1日,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员工小李骑着一辆崭新的氢能电动两轮车,驶入刚刚建成的低压固态加氢示范站。短短几分钟内,通过一个类似充电的简易操作,车辆搭载的固态储氢瓶便补足能源。这个氢能电动两轮车其续航里程显著优于传统电动车,即便在北方严寒的冬季也能畅行无阻。这看似平常的一幕,背后却是内蒙古氢能产业链闭环的关键突破——它将“风光”资源转化为绿色氢气,通过先进的固态储氢技术,安全高效地送入百姓日常生活。

北方稀土贮氢公司首批氢能电动两轮车正式下线
近日,内蒙古首座低压固态加氢示范站建成,以及北方稀土贮氢公司首批氢能电动两轮车正式下线。这两个项目同属北方稀土布局的“稀土固态储氢材料—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完整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
这一切的源头,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包头市达茂旗拥有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风能储量占内蒙古丰富区的15%,太阳能辐射强,属光伏发电一类区域。凭借这些资源,绿氢规模化生产成为现实。截至目前,华电氢能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示范项目已稳定运行一年有余,年产绿氢达7800吨,为氢能产业提供稳定可靠“源头活水”。

内蒙古首座低压固态加氢示范站落户北方稀土贮氢公司
有了“氢从哪里来”,更要解决“氢如何存、如何运”的难题。北方稀土贮氢公司研发的低压固态储氢技术,正是破题的关键。该技术具备“两高一低”的显著优势:高储氢密度,可实现氢气跨季节长周期存储;高安全性,氢气吸附于固体材料中,无需高压或极低温,极大降低泄漏和爆炸风险;低充放氢压力,系统操作简便,维护成本更低。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稀土固态储氢材料的突破。这种特殊材料能够在低压条件下高效、安全地吸放氢气,是整个低压固态储氢技术的根基。北方稀土早在多年前就布局该领域,持续推动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产业链的最后一步终端应用,也是真正实现氢能价值的关键。北方稀土贮氢公司推出的氢能电动两轮车,正是“最后一公里”的典型场景。该车搭载企业自主研发的固态储氢瓶,其核心正是稀土储氢材料。相比传统电动车,它不仅续航提升1.5倍,实现全程零碳排放,更在低温环境下表现出色,即便严寒天气仍能稳定运行。

北方稀土氢能电动两轮车投入厂区运营
从达茂旗的风光资源,到华电的绿氢制备,再到低压固态储氢技术的突破,最终到氢能两轮车的落地——这条完整的产业链,标志着内蒙古在氢能领域的布局已从技术验证迈入市场推广。低压固态加氢示范站的建成,更为氢能基础设施网络打下重要基石。
氢能不再只是宏大的能源叙事,它正以两轮车、示范站等具体形式,悄然融入日常生活的轨迹。而这一切,都源自稀土储氢材料的突破与产业链的协同推进——包头市正用实际行动将“储能之都”战略一步步写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