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关注的《中国“科创未来之星”企业研究报告》发布,全国仅有80家企业入选其核心榜单。
在这份象征未来产业风向标的名单中,一个细节值得细品:有两家来自陕西的企业——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氢易能源”)与陕西星环聚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星环聚能”)携手登榜,且均锚定在“新能源与节能”这一赛道。
全国80席,陕西独占2席。单从数量上看,或许不算最突出。但若审视其背后的“赛道集中度”,则可窥见陕西在科创布局上的独特思路与比较优势。
两家企业,均属于“新能源与节能”领域,但这“新”字之下,却是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与战略雄心:
氢易能源,专注于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旨在解决氢气储运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它的上榜,暗示陕西在氢能这一长周期、高技术壁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已拥有具备核心创新能力的“种子选手”。
星环聚能,则聚焦于“可控核聚变”这一能源领域,以建成我国首个商用可控聚变堆为目标,专注小型化、商业化、快速迭代的可控聚变能装置。它的入选,标志着陕西的科创生态,不仅关注应用技术的突破,更有勇气和眼光去布局前沿基础研究和未来产业。
两家公司,一家着眼近中期商业化应用的“卡脖子”环节,一个探索远期能源解决方案。这种“应用”与“前沿”并重的格局——既有破解现实难题的务实韧性,也有布局未来赛道的战略魄力。
陕西,尤其是西安,是公认的科教资源富集地。但长期以来,“科教资源”如何有效转化为“产业动能”是一个待解的课题。此次两家“科创未来之星”的涌现,或许提供了观察这一转化的新视角。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这类高端科技企业团队,往往与本地高校及科研院所有着深厚的渊源。强大的基础科研能力,为原创技术的诞生提供了土壤。上榜企业,可以看作是陕西持续推动秦创原、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初步成效显现。
产业链的隐性支撑: 陕西作为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业大省,在相关领域积累了庞大的产业生态和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这对于新能源技术从中试到规模化生产至关重要。例如,氢能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协同,而这正是陕西的传统优势所在。这种潜在的产业链协同能力,为培育“科创未来之星”奠定坚实基础。
在当前区域经济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企业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城市群。此次陕西两家企业同时跻身“科创未来之星”,且处于同一核心赛道,其意义已远超上榜本身。
这进一步表明,中西部地区可依托自身资源禀赋,选择那些技术壁垒高、产业联动性强、符合国家长远战略导向,同时又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深耕细作、持续突破。
而新能源与节能,正是这样一个既能发挥陕西产业基础与科教优势,又高度契合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