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建报讯(陈小叶、张珏、柯铭锟 报道)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引领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关键力量。湖北大冶,这座千年矿冶文明的传承地,正以氢能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向“清洁能源之都”转型升级新路径,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模式,以绿色引擎助推千年铜都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擘画氢能产业发展新蓝图
作为大冶市属国有龙头企业,湖北光谷东控股集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集团紧紧围绕“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主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高标准推进大冶市矿区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构建集“制氢、储氢、加氢、用氢”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集团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项目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确保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工程节点按时完成,让党旗在氢能项目建设一线高高飘扬。通过“党建+产业”深度融合模式,有效保障了氢能战略的落地实施,为传统工业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技术突破,打造绿氢制备与应用示范高地
大冶氢能项目采用ALK+PEM双技术路线制氢,是我国该领域的重要创新实践。碱性电解槽实现大规模稳定制氢,PEM电解槽则有效适配光伏发电的波动特性,两者结合既保障了生产效率,又提升了电网调峰能力。项目充分利用当地废弃工矿用地、尾矿库等资源,配套建设光伏电站,创新采用“光伏+谷电+储能”绿色电力直供模式,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复合利用,还显著降低制氢成本,提升项目经济性,为废弃地块赋予新的绿色动能。
目前,姜桥制氢工厂已实现日产出高纯度绿氢5吨,年产量1800吨,纯度达到99.999%,标志着我国绿氢制备技术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从2025年3月联调联试结束后,柔性制氢工艺稳定安全运行,为氢能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该项目不仅攻克了新能源消纳技术难题,更探索出绿电制氢的成熟商业模式,为全国绿氢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应用落地,减污降碳成效显著
在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中,终端应用是实现能源闭环和价值转化的关键环节。大冶市通过构建“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生态体系,重点推进交通领域的清洁能源替代,显著降低碳排放,提升绿色工业水平,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城市级零碳交通解决方案。
大冶东综合能源站作为湖北省首个“近零碳”综合供能基地,集成油、电、氢三项功能,依托毫米级高精度吊装、智能监测系统、预冷及红外火焰探测等先进技术,实现8-10分钟快速加注、400公里长续航能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提升运营效率。该站不仅是能源枢纽,更是区域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支撑。
目前,12辆氢能公交车、5辆氢能重卡及15台氢能冷链物流车已投入常态化运营,覆盖城市公交、货运物流和专用特种车辆等多类场景,构建起完整的绿色运输网络。经实际运行数据验证,氢能公交每公里的成本远低于同类型燃油车辆;氢能渣土车与传统柴油车相比,也展现出强劲的成本竞争优势。在环保效益方面,每辆氢能公交车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吨,全年所有氢能车辆累计减排量预计可达数千吨,有效助力大冶市实现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
这一绿色交通体系不仅大幅缓解传统燃油车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城乡空气质量,更标志着大冶工业运输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根本转变。项目成功打造了“交通—能源—环保”三链融合的示范样板,为同类资源型城市推进绿色货运、建设“无废城市”提供成熟经验,凸显氢能在终端减排、推动城市绿色转型方面的巨大潜力。
岩穴储氢,创新能源储存与生态修复融合路径
面对氢气储存难题,大冶项目联合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突破临氢材料与智能管控技术,利用废弃矿洞建设地下储氢设施,开创了“采空区变能源仓”的循环利用新模式。岩穴储氢不仅较传统储氢方式建设成本降低40%,还可实现20年以上系统寿命,为全国资源型城市废弃矿区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首座垂直开挖92米、直径5米的圆柱形储氢硐室正在建设中,采用围岩与抗氢复合材料构成复合容器结构,具备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特点。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解决了氢气大规模储存的世界性难题,更实现了矿区生态修复与能源储备的双重目标,为全国矿产资源型城市探索出一条“变废为宝”的崭新路径。
产业集聚,培育氢能全产业链生态
以氢能创新科技园为核心载体,大冶正积极吸引氢能装备制造、膜电极、燃料电池系统等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氢能产业集群。集团持续深化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掺氢天然气输送、生物质与氢能耦合等前沿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项目二期计划进一步扩展制氢能力、增投氢能车辆、铺设输氢管道,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绿电约4亿度、产绿氢5000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2.78万吨,助推大冶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当前,氢能产业正在我国加速培育,制氢、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主要技术不断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行,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大冶市积极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战略机遇,2025年8月,湖北光谷东控股集团组建成立湖北绿冶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聚焦风光规模化发电、制储加氢、氢能交通应用、氢能工业规模化应用、氢基绿色能源、零碳园区等六大核心业务方向,旨在全省率先探索出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示范化”发展路径,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为大冶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氢能助力,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复兴
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冶以氢能产业为抓手,不仅实现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从“挖矿”到“制氢”,从“黑色能源”到“绿色动能”,大冶这座拥有4000多年采冶史的矿冶名城,正以氢能为笔,在废弃资源里书写“生态修复+产业跃迁”的时代答卷。通过国企引领、科技赋能、产业协同,大冶正在谱写传统工业城市绿色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冶模式”。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榆氢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榆氢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榆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和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榆氢网】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用户在使用时应自行承担风险。
如用户发现网站上有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作品,请及时与【榆氢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联系方式:
-电话:[18992227559]
-邮箱:[md@sxdb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