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领域头部企业亿华通日前披露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1.04亿元,同比下跌67.31%,业绩表现承压。有业内人士指出,业绩反映出氢燃料电池行业市场整体需求下滑、产业链尚未完全成熟的现实挑战。当前,氢能行业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核心技术壁垒较高、经济性不足等限制着产业规模化发展进程。在此背景下,相关企业需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抓手,通过成本控制优化与场景拓展寻求突破,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助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营收表现承压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亿华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3.11亿元,同比扩大约20.66%。另外,从单季度来看,亿华通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3158.01万元,同比下降8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1.48亿元。
对于营收下降的原因,亿华通在报告中称,报告期内“行业规模缩减,公司产品燃料电池系统销量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承压情况下,亿华通曾拟通过战略重组寻求突破。今年3月,亿华通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定州旭阳氢能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5亿元。该起重组被业内视为其向上游延伸、实现产业链整合、改善业绩的重要举措。不过在历时半年后,亿华通于今年9月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定州旭阳氢能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理由为交易双方未能就交易最终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其实,氢能企业的经营困境并非个例。部分头部企业此前公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就曾显示,多家营收呈现下滑。例如,国鸿氢能上半年营收为5890万元,同比减少55.7%;归母净利润亏损约为1.84亿元,同比收窄13.2%。重塑能源上半年总收入约为1.07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9.9%;毛利亏损约1350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亏约22.5%。
■仍依赖政策支持
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家氢能企业业绩不理想的背后,是产业发展初期阶段面临的多重挑战。以交通领域为例,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凭借清洁、高效等优点备受瞩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市场表现来看,当前该领域发展明显滞后于纯电动汽车,整体市场增长显乏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产销数据,今年6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为188辆,同比下降81.5%;销量为251辆,同比下降76.4%。1—6月,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 为1364辆,同比下降47.2%;累计销量为1373辆,同比下降46.8%。
另外,加氢基础设施市场体量目前依然偏小且建设成本较高,未完全匹配产业规模化发展需求,存在较大成长空间。对此,业内有分析指出,当前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政策层面持续支持。加氢站覆盖率与车辆全生命成本是未来持续放量的核心制约因素,全生命周期成本平价与针对性补贴或成为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财政部等五部门推出为期四年的“以奖代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补贴政策。今年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收官之年,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对出台新一轮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支持政策充满期待。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此前撰文提及,四年来,我国燃料电池技术和产业链获得重大突破,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前列,产业链基本打通,但现在仍面临发展瓶颈,与去年相比,今年装车数量减半,主要原因是支持力度减弱,缺乏后续政策支持。对此,他建议,启动示范应用项目二期,给予燃料电池汽车以过桥过路费减免优惠,扩大技术路线范围,将醇与氨纳入。为促进产业化,初期应支持工业副产氢、醇、氨的应用。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在高补贴和特殊场景下依托区域资源优势,降低加氢成本是当前燃料电池汽车最快实现经济性的方式。
■聚力攻坚协同破局
事实上,尽管目前氢能市场规模总体偏小,但产业链内诸多企业仍积极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紧抓发展机遇。今年8月,亿华通与鹏飞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规模化应用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吕梁打造“全国氢能源重卡制造基地”。本次合作以终端应用规模化为核心突破点,首批签约采购10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及250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
9月,国富氢能旗下子公司GUOFUHEE BRASIL LTDA与智利工业流体技术领军企业 FASTPACK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布局智利氢能市场,打造电解槽本地化组装线,推动水电解制氢技术在拉美区域的规模化落地。
与此同时,不少氢能领域企业开始筹备上市计划,以期通过IPO融资进一步加速发展。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完善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氢能产业有望加速突破商业化瓶颈。“在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等主要环节技术进一步成熟、安全性提高、成本明显下降后,中国氢能产业的应用场景将日益完备,整个行业将迎来规模化发展拐点。”一位氢能行业分析师指出。
国金证券认为,燃料电池汽车进入放量提速期,行业已具备商业化潜力。随着相关补贴政策的延续、氢能“高速走廊”的打造、基础设施的逐步铺开以及设备的降本等,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将不断提速。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榆氢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榆氢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榆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和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榆氢网】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用户在使用时应自行承担风险。
如用户发现网站上有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作品,请及时与【榆氢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联系方式:
-电话:[18992227559]
-邮箱:[md@sxdb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