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青白江区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的合成氨尾气制氢项目正式进入试生产。作为成都目前投用的最大氢源供给项目,该项目通过对合成氨尾气进行分离提纯,满产后每小时可生产30000立方米高纯度蓝氢。该项目的投用对青白江氢能产业发展有何影响,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满足半导体、医疗设备等行业的高纯氢需求
据悉,根据制备方式和碳排放程度的不同,目前制氢方式主要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种。“相对于传统制氢方式灰氢存在的碳排放较高、电解水制取绿氢成本较高的问题,相对前二者蓝氢在成本和环保性方面有一定优势。”成都文澜智合氢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细博介绍说,“合成氨尾气制氢项目就是典型的蓝氢项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2组大型罐体组成的变压吸附装置整齐排列,密布的管道延伸连通玉龙化工的一线生产车间,合成氨尾气通过这条“空中走廊”源源不断输送到罐体内进行分离提纯,实现从工业废气到清洁能源的闭环转化。
这个蓝氢项目生产的氢气纯度有多高呢?
“通过采用PSA工艺(变压吸附技术),将合成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提纯到99.99%的高纯度,能满足半导体气相沉淀工艺的关键材料、高端医疗设备的必需气体等行业对高纯氢的需求。”莫细博表示,“以前化工产品尾气大部分通过燃烧处理,现在回收利用制氢,不仅降低了碳排放,还提升了工业品附加值。”
据悉,该项目目前产能每小时6000立方米,远期规划30000每小时立方米,项目全面投产后,将成为成都都市圈最大的氢源供给地。
助力氢能产业链全面贯通
目前,成都正持续加快“绿氢之都”建设,持续深入实施绿氢示范带动、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集链成群、场景应用拓展、基础设施攻坚和产业生态培育“六大工程”,今年预计推动绿色氢能产业规模增长20%以上。作为成都氢能产业的重要承载地,该项目的投用,标志着青白江区实现了“制、储、运、加、用”的氢能产业链全面贯通。
“如同10余年刚起步的电车行业一样,目前氢能产业仍存在技术成本高、基础设施不足、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等挑战。”莫细博坦言,“但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行,作为三大清洁能源之一,氢能在交通物流、食品加工、工业用氢、民用能源等应用场景将越来越丰富。”
企业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园区另一端,中博氢能天然气管道掺氢中试项目用上了“成都产”高纯氢。“目前项目已完成四川省首例小区民商用户5%比例掺氢示范,为实现氢能低成本运输和终端利用提供了重要路径。下一步将研发掺氢混气装置及智慧管理系统,打造‘氢能+城市燃气’解决方案。”该项目负责人表示。
作为成都新能源商用车链主企业,重汽成商计划年内推出续航里程超600公里的氢燃料重卡车型,成都产高纯氢将为新车型研发、试验、测试带来便利。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榆氢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榆氢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榆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和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榆氢网】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用户在使用时应自行承担风险。
如用户发现网站上有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作品,请及时与【榆氢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联系方式:
-电话:[18992227559]
-邮箱:[md@sxdb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