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中的科普 | 草原上的“制氢魔法盒” 国产电解槽打破垄断

来源:创新内蒙古 | 作者:榆氢网 | 发布时间 :2025-11-05 | 25 次浏览: | 分享到:

图片

在内蒙古广袤的土地上

风与光从不缺席

如今

这些大自然的馈赠

正被用来酿造一种更奇妙的能源

绿氢

你或许听说过氢能

但你可能不知道

它其实也分“颜色”

用化石燃料制造的氢是“灰氢”

用风电、光伏等清洁电力制造的

才是真正的“绿氢”

图片

在爱德曼氢能装备

制造基地实验室里

一排银白色的“大盒子”

正在安静工作

它们叫做电解槽

就像是一台台“制氢魔法盒”

通电之后

就能把普通的水

“拆”成氢气和氧气

就像把积木拆开一样

但要变成高效、稳定、低成本

“拆解大师”

却是一场硬仗

图片

过去

这些核心装备长期依赖进口

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现在

内蒙古科研团队打破这个局面

2024年

爱德曼氢能装备

制造(鄂尔多斯)有限公司牵头

联合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蒙氢管网有限公司等

7家单位组成创新联合体

共同实施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

氢能专项

“宽功率波动的千标方级电解水

制氢机组关键技术及样机研制”项目

填补了国内千标方级宽功率波动

电解水制氢装备市场空白

为氢能在化工、交通等

多个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筑牢装备根基

图片

电极,像电解槽的“心脏”

经过数次实验

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电极材料

能在高强度电流下

稳定工作超过2500小时

制氢能耗降到每立方米仅需4.3度电

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科学》

隔膜,则是电解槽的“守门员”

负责把氢和氧分开

团队把隔膜厚度精准控制在0.3毫米

比一张卡纸还薄

却更加坚固耐用

图片

光有材料还不够

结构设计也要创新

科研人员把电堆做成“积木式”

像拼乐高一样灵活

还优化密封工艺

让电解槽即使面对风电、光伏的

“情绪波动”

也能稳如泰山

目前

团队已开发出两代电解槽

在鄂尔多斯建起千标方测试平台

为大规模应用铺路

图片

但高性能、低能耗只是第一步

真正的挑战在于

如何让制氢过程既零碳,又智能

答案藏在“自适应”系统里

这套系统像聪明的“调音师”

能根据风光发电强弱

自动调整运行参数

始终保持最佳制氢状态

在只有20%低负载情况下

也能安全稳定运行

它还内置传感器和算法

通过不断“学习”

实时优化策略

让制氢效率越来越高

图片

未来

氢能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

在能源领域

氢是实现长时储能的重要载体

在化工领域

氢是合成氨、合成甲醇、

石油精炼中重要原料

在交通领域

一些城市纷纷开通

氢能公交示范线路

……

氢能,这个曾经遥远的概念

正一步步走进现实

它不只是科学家手中的实验成果

更是我们迈向清洁、低碳未来

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榆氢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榆氢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榆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和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榆氢网】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用户在使用时应自行承担风险

如用户发现网站上有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作品,请及时与【榆氢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联系方式:

-电话:[18992227559]

-邮箱:[md@sxdbd.com]